• 捐赠人金额
  • 赵鸣100.00
  • 李丽君100.00
  • 唐果儿50.00
  • 非攻沉香200.00
  • 曹宇仁200.00
  • 黄家锐100.00
  • 黄家锐100.00
  • 罗文超200.00
  • 吴艳兰100.00
  • 石芷沐100.00
  • 王志明333.00
  • 和淼66.00
  • 赵昱霖2000.00
  • 卿方露113.13
  • 邓***50.00
  • 宋明明300.00
  • 张雯100.00
  • 胡雅卓600.00
  • 文家智120.00
  • 詹旭阳100.00
  • 都子豪60.00
  • 唐莹200.00
  • 刘俊杰168.00
  • 吴玉馨1000.00
  • 周琳1500.00
  • 张国光200.00
  • 梅筠溪&梅箬影小朋友200.00
  • 蒲燕666.00
  • 陈甫200.00
  • 冯超200.00
  • 廖鉴之600.00
  • 蒲国富100.00
  • 叶晓勤100.00
  • 周晖600.00
  • 江海天200.00
  • 高若菡166.00
首页 > 详情:【善工故事】小郭同学的为什么

【善工故事】小郭同学的为什么

小鹰班的小郭同学是个“十万个为什么”,总喜欢以问“为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有的“为什么”是表达焦虑,有的“为什么”是表达疑惑,有的“为什么”是自己明知道答案的习惯性重复提问。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被小郭同学问道“为什么”,回答小郭同学的“为什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会先去区分这个“为什么”的性质,然后再作回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为什么”考到的时候?

第一次觉得小郭同学的“为什么”有学问,是因为引起了我的反思。约两年以前,有一次在小午休室值午休,有个小朋友为了引起关注接连做出一系列破坏性行为,从对孩子行为不关注到提醒到阻止行为无果的情况下,我已经表现的很无措了,于是“小惩出局”让那个小朋友靠墙站着看别的小朋友玩耍。这时,小郭同学走过来,一本正经的盯着我的眼睛问“老师你为什么生气?”虽然我的语言回答是因为小朋友犯错误不听话而生气,但当时我内心的回答却不是这样的,我的内心告诉我不应该生气。作为一个老师、家长或者年长者,如果因为一个小朋友的恶作剧而生气,是不是显得有失身份?作为一个社工,不是应该分析、接纳、宽容、引导?作为一个特教机构略懂行为分析与管理的社工,不是应该按照情绪与行为处理的正常方法干预即可?那我为什么还会气恼呢?因为我把自己和恶作剧的小朋友圈在了一个圈子里博弈,我生气了,于是我输了,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也变成了一个“不懂事的小朋友”。以后,每当我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郭同学的“老师你为什么生气?”,虽然不是每次都能不被娃娃的情绪带进去,但总的来说是在时刻提醒自己“不带情绪的处理问题”,如若越界,请把我救出这个“恶作剧”。


第二次觉得小郭同学的“为什么”有学问,是因为我看到了我们这些“大人”的不足。事件是有一个小朋友坐在老师腿上玩耍,小朋友下来之后,小郭同学也想坐在老师腿上玩耍,老师说“你是男生,长大了不可以再坐在老师腿上玩了”,刚好我在旁边,小郭同学就走过来问我“为什么那个小朋友可以,我就不可以?”我的回答和老师的回答是一样的。但,其实两个小朋友的年龄差距一岁不到,身高体重相仿,为什么一个可以,一个不可以呢?答案是调皮可爱的孩子总是更加引人关注,而行为良好的乖乖孩子往往受关注会少些,虽然是一样的爱,但表现出来的确是不一样的方式。这不一样的方式在小朋友看来就是不一样的对待。就像我小时候,我总感觉我妈更爱我妹妹一些,因为她在妹妹身上花费了更多心思,那个时候觉得我妈更爱妹妹一些,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只是因为我太乖了,不用她操太多心,而妹妹相对调皮一些,操心当然多一点,但其实对我妈来说我们都是心头肉。所以,其实我们日常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老师和家长经常都会教导孩子打人是不对的,那“爸爸妈妈生气了可以打人,为什么我不可以?”“老师你可以碎碎念,为什么我不可以?”我们是怎么要求孩子们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所谓言传身教,便是如此,本来特殊孩子的世界就很狭小,在这狭小的世界里,他们不向我们学习,又该向谁学习呢?身为“大人”的我们,是该给孩子们做个榜样的。

第三次被小郭同学的“为什么”问“倒”,是因为我真的不知该如何作答。有一次有外来参访,那时小郭同学正好在教室门口,好心的爱心人士就问引导的老师这个孩子是什么情况,引导老师说是“他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于是小郭同学转身就问我什么是自闭症,并且拿过来教室外面张贴的学员分组表,指着障碍类别一栏,问“为什么我是自闭症?为什么他是智力二级?”当时的我一阵阵的心酸,亲爱的孩子,我该给你解释什么叫自闭症吗?善于思考爱纠结的你听了过后又会怎么样呢?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个“为什么”!我只回了一句没有为什么,就像我是女生你是男生一样。那天下午我时不时的都听他在问这个问题。我们以为孩子们过得无忧快乐,但其实他们最擅长纠结在乎。我们是不是经常不注意当着孩子的面就在讨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就像我们不喜欢别人当着我们的面一遍一遍的向他人陈述我们的不足,孩子们也不喜欢被当着面一遍一遍的议论他的特殊性和描述所他所犯下的过错。我从不以为孩子们对外界是毫不在乎的,看了东田直树的内心独白,我更确信他们只是不擅长表达。

在善工快三年了,我并没有觉得我给予孩子们多少,反而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感谢小郭同学的为什么,让我反思很多,以此共勉。


作者介绍:

    李丽娟: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早疗部

                     项目社工
发布时间: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