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心智障碍人士
的全托照护模式
/
蜗牛山庄
2016年10月开始运行,
以全托服务模式采取周托形式进行的智力残疾人农疗颐养全托项目。
周日下午入园,周五下午回家,
周末与家人一起度过。
在这里,
老师和特殊孩子一天24小时,
一周120个小时在一起生活、学习,
开启愉快的集体生活模式。
01
一、用心陪伴,用爱相融
/
当特殊障碍孩子,
第一次离开了父母,
离开熟悉的家庭,
来到新的集体,
老师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人。
从情感依托,用心陪伴,
到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支持,
安全的监管与督导,
活动的安排与协助,
学习的关注与参与,
休闲的安排与带领等等…..
每一个领域,
都是老师和学员在一起的身影,
相互信赖,相互分享,
不仅是老师,也是亲人和朋友。
二、找到朋友,有了集体
//
特殊孩子们缺失很多,
“朋友”“集体”这些词对于基本生活在家里的他们来说更是难以涉及。
而在蜗牛山庄的特殊孩子,
他们就生活在集体中,
休闲的玩伴,学习的榜样,关心的对象,
朋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有主动交友能力的特殊孩子,
能在共同兴趣和爱好下玩到一起。
欠缺交友能力的孩子,
则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玩耍互动,
渐渐建立起友情。
一起生活学习,一起唱歌跳舞,
一起聊天比赛,一起牵手漫步。
山庄经常出现的和谐画面,
孩子们为了寝室的集体荣誉,
为了小组和整个大家庭荣誉,
而努力参加活动比赛。
特殊孩子在这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
或许就是“集体”、“朋友”带来的魅力和动力,
也是特殊孩子需要建立的缺失的部分。
三、发掘特长,培养兴趣
/
每个生命的存在拥有不同的形态,
所以每个孩子都不同。
山庄尊重每个孩子的个别化需求,
精心设计认知、休闲、居家生活等课程,
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和享受生活!
发掘和培养孩子身上的某个特长和爱好,
用时间与用爱心,
关注与帮助他们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能力,
发展自身的特质,
增加生命的意义。
四、丰富活动,快乐生活
/
小组教学,集体活动,
一对一训练。
人际沟通、社会技能、居家生活、
休闲生活、实用学科,健康维护等
都会出现在教学、活动、生活中。
从活动设计到餐食安排,
每个细节都有孩子们的参与,
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心智障碍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
维持现有功能不退化,
让孩子们感知到生活的快乐。
五、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
在老师的带领下,
特殊孩子们走出家门,
到公园玩耍,
到超市购物,使用社区设备,
教他们社交礼仪,
与人友好相处模式,学习沟通技能,学习管理自己情绪,
学习融入社会的技能;
志愿者的参与,政府的支持,
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
让他们感受到了美好的生活。
/
在“5+2”、“白加黑”的照护模式中,
老师们通过日常照料、安全监管、技能提升等服务,
尽全力为障碍人士营造家的氛围,
让特殊孩子有归属感。
当他们接受着来自集体的爱与照料同时,
家长的心理、照护等压力得到了一定释放。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特殊障碍人士也能过上
“有品质且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