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人金额
  • 圣霖法师200.00
  • 江庚雨166.00
  • 李勇锐100.00
  • 侯漫秋50.00
  • 林笑禹200.00
  • 罗晓霞200.00
  • 仙剑618100.00
  • 宋明明888.00
  • 沈晓芸800.00
  • 裕灯100.00
  • 陈甫200.00
  • 叶晓勤100.00
  • 王雷500.00
  • 陈镇宏1111.00
  • 可可妹儿200.00
  • 郑俊600.00
  • 张国光200.00
  • 刘恒波100.00
  • 王粵芳500.00
  • 宋明明888.00
  • 毛萌老师3000.00
  • 傅世川133.33
  • 文家智120.00
  • 唐蓉200.00
  • 石恩泽188.00
  • 李璐芸200.00
  • 谢天100.00
  • 何元120.00
  • 韦焕云119.00
  • 都子豪60.00
  • 周浩凌120.00
  • 深圳市山海潮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00
  • 邱文浩100.00
  • 谢彬200.00
  • 成都大可以餐厅100.00
  • 胡雅卓200.00
首页 > 详情:“个别化服务计划”在理念上的革新与进步

“个别化服务计划”在理念上的革新与进步

笔者作为善工家园的服务副主任,于2013年10月28日至31日,赴京参加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智力与发展性障碍教育康复国际新进展》研讨会,来自美国的夏洛克教授带来了关于“个别化服务(支持)计划”的专业理念。
会议的第一天,委员会会专业委员许家成教授提到了近50年来,人类对智力障碍认识的三次跨越,智力商数(IQ):病变+固有 —缺陷 ;适应行为(AB):能力+环境 — 功能;支持系统(1SP) : 权利+质量 —支持。
支持与服务的概念于1999年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2002年-2009年,支持的概念才逐步完善地成为“成年身心障碍者”的核心服务理念。而2011年4月,来自台湾“胜利之家”的陈秀琴老师,首次为我们讲授“个别化服务计划”的理念时,就开宗明义地提到了这一沿革与变化的成果。
与此前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相比,两者有诸多共通之处,如:强调权利、尊严--以人为本;强调个体差异--个别化、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和计划;强调参与性;强调家庭满意度;而最重要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服务精神的改变:
服务核心价值:教育(education)或训练(train)è支持(support)或服务(serivce)   
服务方向:培养、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è支持服务使用者满足良好生活品质的需求 
服务对象:个案(client)è服务使用者(customer/service user)
服务者角色:训练者è支持/服务者
服务本位:机构本位è服务使用者本位
评估纲要重点:评估个案的优弱势能力è评估服务使用者的能力、生态与需求。
     如果大家对这些专业名词不太容易理解的话,那么,我只请大家注意一个用词:
“服务使用者”。这个英语单词的原意是:顾客、主顾。我们的身心障碍者,在“生活品质”的框架下,他们的称谓不再是单纯的“学生”,不再是略显冰冷的“个案”,更不是“残疾人”,而是应当被当做“上帝”一般对待的“顾客”,而我们,则是他们的服务人员。我理解知易行难,不过,当一个行业的所有从业者,真正地站在身心障碍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服务”才不会成为一个简单的“单词”。

发布时间:2014-07-11